
17 七月, 2015 — 食物知情權
十個關於牛奶的驚人事實
除了「聽說飲用牛奶可幫助骨骼強壯」這樣的說法之外,對於牛奶,你還知道些什麼呢?從小到大,我們接收「飲用牛奶對身體有益」這樣的資訊,我們被告知,為了健康,我們必須飲用牛奶。但是,這真的是必要的嗎?牛奶是否具有其他與「健康論」對立的真相?當然有!以下是十個關於牛奶的驚人事實。
1. 奶製品與極多的健康問題有直接的關連!
2.骨質疏鬆症最常見之國家,正是乳類製品消耗量最高的國家。
The Journal of Nutrition/elizalO/Flickr
3.影像裡的酪農場牧場總是呈現陽光綠地的歡樂氣氛,但正好相反,畜牧產業對地球造成的是污染。
4. 酪農場?又或者該稱之為屠宰場?
*數據僅指美國,全球數量更多。USDA/Wikimedia Commons
5. 乳糖不耐症的人口比例遠遠超過你所以為的!
6. 抱歉了乳牛,大豆的營養價值比你生產的牛乳更高。
7. 攝取足夠的蔬菜了嗎?
One Green Planet/Wikimedia Commons
8. 當你仔細想想這件事,的確有點奇怪,不是嗎?
One Green Planet/Chris Booth/ Flickr
9. 你想喝下那杯牛奶裡的含膿細胞嗎?
Heise Health Clinic/Wikimedia Commons
10. 一起加入植物奶製品的行列吧!
Wall Street Journal/Wikimedia Commons
現在,你對牛奶的理解更多了。市面上已有許多的植物奶的選項,每個人都能夠選擇適合個人口味及營養需求的植物奶。又或者,許多堅果奶的作法也等著你發掘呢!
本文章內容只作提供資料之用,並不能取代醫生意見、診斷或治療。
原文出處:ONE GREEN PLANET
翻譯:Ma Yee Ki
校稿、編輯:Mei Hsieh
類似"母牛需要人類去教導控制牠們怎麼生產養育小牛"……..等等的說詞, 就是被業者商人欺騙誤導的典型例子. 業者的手段是在於最大幅度壓榨動物來提高自己利潤,不是為了保護動物福利.
其实,在酪奶厂里面。刚出生的小牛会被迫与父母分开被虐待或者制成我们所吃的小牛肉。根据康奈尔大学的研究牛奶里的酪蛋白占组成的87%。酪蛋白会应发乳腺癌、卵巢癌、前列腺癌、大肠癌等癌症。
是啦,就算用機器擠奶也不會怎痛,有時是幾得意的,姐姐你可試試
Don’t spread false information without any reference.
Here is a counter for what you said. http://pansci.asia/archives/69033
只要看看這一篇你就知道他們說的只是自我保護:
我來說明一下:首先他想破的是牛要不斷打激素才能有奶。他說這不是事實, 因為牛聽到擠奶機的聲音或者被擠奶就會刺激相關的激素分泌, 從而不斷產奶。並且說如果持續不擠奶, 就會停奶。然後他又說如果不擠, 奶牛乳房會痛, 所以擠奶對牛是更好的。
先不說不打激素能否有這麼多奶。一邊說不持續擠奶奶牛就會停奶, 一邊說天天擠奶是對奶牛好。自己不覺得好笑嗎? 只要停奶牛就不用再受擠奶之苦, 如果奶牛天天繼續乳房漲痛「需要」擠掉, 那不是天天擠奶牛乳房的農夫那是誰之過? 情況就像毒販將一個人喂成癮君子, 然後說天天讓他繼續吃其實是對他好一樣。
然後有人問他奶都被人喝了小牛喝什麼。他回答說那些牛都是經過多代的基因挑選的, 奶量比正常要多得多。我先假設這是真的, 這樣去選出一些產奶量不正常的奶牛, 令牠們要天天被農夫「苦心地」放在機器上被強力擠奶幾個小時, 難道這樣就不邪惡嗎? 再說, 奶牛所生的小牛絕大部份都會在出生後48小時內被抱走根本就是很多奶農自己都承認的事。要不你們以為小牛肉從那裡來? 再者, 經濟學也能否定他的說法。我誇張地假設那些「特選」的奶牛產奶量比正常多3倍。即使是這樣, 如果不抱走小牛, 奶牛四份之一的產量會被吃掉。如果小牛是女的, 那還好點, 吃了奶會變奶牛, 最多是比吃玉米大豆牛骨粉貴幾倍而已。如果小牛是男的, 那就完了, 因為公牛是不值錢的。你相信商人們會白白看著那25%的牛奶流進不值錢的地方嗎?
別讓商人告訴你這些事, 要自己多思考。
樓上的邏輯其實需要在整理,前面就不提了,就提最後兩個點。
1. 現在牛隻的繁殖管理技術早就能將篩選精子,只保留女性的精子,所以產下的牛隻百分之九十九點九是母牛。
2. 牛隻剛生出來被抱走,是因為母牛跟小牛適合的生長溫度根本就不一樣。成年母牛適合10-15度的環境,但是小牛是需要20-25度的氣溫,所以分開飼養反而是提高存活率的方法。
3. 小牛以人工方式餵食,是因為小牛在吸乳的時候,會搶乳不知節制,時常會傷害母牛的乳頭,為了乳頭的健康,才以人工方式餵食。
建議樓上實際去牧場看過,或是和飼養牛隻的酪牛聊聊,多了解實際的狀況。